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不僅在游戲界引發熱議,還引出了另一個同樣非常重要的話題。熱的。也就是說,電子競技行業也開始面臨職業選手的年齡問題。
9月1日,《王者榮耀》職業聯賽(KPL)發布調整KPL和K聯賽球員年齡限制的通知,要求KPL和K聯賽球員年滿18歲方可參加以前,此最低年齡限制為 16 歲。
在《英雄聯盟》中國職業聯賽(LPL)的另一邊,騰競體育8月31日晚也正式宣布,旗下所有賽事都將積極響應國家最新的防沉迷政策并且會對待職業選手 部分賽事的年齡和賽程會有所調整。此前,LPL的最低年齡限制為17歲,其下屬發展聯盟LDL擁有大量15、16歲的未成年選手。
可以肯定的是,電競選手年齡調整新規出臺后,對國內電競產業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對電子競技的長遠發展有影響嗎?電競觀眾、電競從業者和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都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電競觀眾的遺憾:中國沒有少年冠軍
對于廣大關注和熱愛電競的觀眾來說,他們或多或少認為電競是一個“英雄出自青春”的領域。在當今最火爆的電競游戲《英雄聯盟》中,無論是韓國巨頭Faker(Faker)還是國內風靡一時的Jackeylove(Jackeylove)16歲少年打英雄聯盟入迷新聞,都在18歲之前拿下了世界冠軍。
除了《英雄聯盟》,還有很多知名的電競項目都曾拿過少年冠軍——
Sumail 在《DOTA2》中獲得 Ti5 世界冠軍時只有 15 歲;
中國第一位格斗游戲玩家曾卓君(孩子),15歲成為國內第一位KOF玩家,18歲獲得日本格斗劇《拳皇98》冠軍;
《星際爭霸》韓國第六代李勇浩(Flash),14歲出道,15歲獲得韓國頂級聯賽多勝王;
《星際爭霸2》中國選手李培南(TIME),14歲出道,18歲以下奪得世界冠軍。
不難發現,在過去20年的電子競技史上,國內外涌現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其中最優秀的在18歲之前就成為了世界冠軍這也是一部熱門電競影視劇中“19歲天才電競少女”這句話,引起全網電競觀眾調侃的根本原因。 "
在過去幾代電競觀眾和選手的記憶和印象中,15-16歲是展現才華和快速成長的黃金時期16歲少年打英雄聯盟入迷新聞,18-21歲是全面發展的高峰期。才能的實現。至于24歲以后的職業生涯 在職業生涯的最后階段,30歲以后的球員被稱為“怪物”。雖然沒有足夠完整的科學研究來支持,但大量的現實案例讓大家普遍認為:“電子競技越年輕出道越強大。
如果他在19歲就出道,就意味著球員的黃金成長期快結束了。說的是姚明27歲才開始打NBA,無論他多有天賦,都談不上“未來”。
電競選手年齡限制最新調整,如果青訓的門檻也定在18歲,再加上一年的訓練成長,正好是19歲出道。如此一來,天才少年奪得世錦賽冠軍的故事,以后或許就不會重演了。雖大人奪冠,也是為國爭光,但“少年見青山見小山”的傳說,對于曾經愛過、支持青山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遺憾。電競產業發展多年。
有人擔憂:電競人才庫可能面臨撤退
廣大電競觀眾遺憾可能永遠看不到年輕選手青春豪邁的模樣,也有一些從業者擔心年齡限制的隱患。
有很多悲觀的從業者認為,年齡限制帶來的連鎖反應和蝴蝶效應,首先會導致國內電競行業的青訓體系和人才庫后退,進而導致賽制和內容發生變化。 ,最終甚至導致中國電子競技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下降。
提出這種意見的人不在少數。其中有退役的電競選手、電競媒體,以及關注傳統賽事和電競的更有經驗的觀眾。他們的理論和論點主要有以下兩種:
年齡差距問題
雖然電競選手中不乏27歲甚至30歲以上的“老手”,但地位普遍下降的年齡在24歲左右,尤其是競爭激烈的項目會更早出現。與18歲的球員相比,24歲的球員無論是不是同一個人,在表現上都存在比較普遍的差異。造成這種差距的客觀原因主要是損傷的積累和復發、腦細胞發育減慢甚至停止、激素水平多年居高不下。